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保溼問題

先承認我最近很閒,小事就有了被寫下來的機會,雖說我每隔一兩年也會有想寫信給行政院長的大事想討論,但日常多半都沒出息地在小事上絞盡腦汁煞費苦心,今天要講麵包和蛋糕。

每次買麵包被問到「要不要切?」的時候,我心裡就一疙瘩。因為麵包會老,剛出爐時是最佳狀態,接下來青春就遞減了,關鍵在於水分的散失。台灣消費者買麵包常是當做早餐,放過隔夜才吃,時機已經對麵包很不利了,早早就切開讓它快速蒸發水分怎麼行呢?這對製作的人來說太不公平,所以我經常覺得想幫我切麵包的店員對他同事很不體貼。

我知道一家不主動問是否要切的麵包店,而且結帳時總會叮嚀客人儘速吃完、或者說你買的哪樣產品最好先吃。這是一家老闆就是師傅的店,而且手藝很好,出爐時間大排長龍,被叮嚀的客人心裡都會想:「哪裡需要你提醒,這麼誘人的麵包,還沒到家就開吃了,沒可能放太久,只怕不夠吃。」整件事都是對的,雙方讓麵包在最佳狀態被欣賞。

切片蛋糕也有同樣的問題,但處境更為嚴苛。成本和售價都更高的蛋糕做好後會放在近距離照燈的冰箱販售,這點會被師傅列入考量,以至於為了避免蛋糕在賣出時已經太乾,它們的出廠狀態是過溼的,用來應付在冰箱中的水分蒸發。這是個麻煩的陷阱,對工匠來說,自己降低標準而不拿出最好的作品,應該頭很痛;對消費者來說,可能永遠無法遇見最佳狀態的蛋糕——不是太溼就是太乾,好不好吃不取決於手藝,而是會受當天的銷售速度影響,除非你幸運地排在中間恰好那一位。每次吃到濕濕爛爛的蛋糕,我得安慰自己:「這蛋糕很新鮮」。

事情不應該是這樣子。我很同情蛋糕師傅的為難,但是自己的東西,你要找出解決的辦法,用加分的功力克服保溼問題,而不是扣分的加溼,在你的作品才開始出發被檢驗的時候就主動放棄。(這個怎麼說都不能算以退為進)

當工匠性格過於強勢的時候,可能不適合從事服務業吧。成功不容易,但是有自信的工匠可以天下無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