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談談宮部美幸

先抄一段「龍眠」:
她說她是幼稚園老師,她是如何工作的?她的聽力沒問題,可以彈風琴給孩子聽,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或者她教的是和她有著相同障礙的小朋友。
三村七惠完全不會讓人感覺悲情,她活得很自在。即使她內心有不安和恐懼,但他並沒有因此退縮。也許她是一個堅強的人,也許是她所處的環境——雖然這只是我的想象——還算是比較幸運的。
幸運吧。
不,那是應該的。如果無法讓身心障礙的人安居樂業,那就稱不上是文明先進的國家。
當遭遇車禍、生病,或只是年紀大了,人都會變得脆弱。想要活下去,得有很多支持才行。像我這樣,沒有結婚而年歲漸大,總有一天需要受到社會的照顧。這並非事不關己。
這個國家可以製造出用電力打蛋汁的機器,為什麼不充分利用技術,為真正「需要方便」的人提供便利?為什麼要一味體貼那些能夠自力生活的人去埋頭研發可以讓人偷懶的用品,卻若無其事地對那些只需要一、兩件機械或動力輔助的殘障朋友說你要更堅強、要多忍耐?假設視訊電話可以早日普及化,將可以為聽障朋友提供多大的方便?
我是在遇到三村七惠才開始思索這些事的;遇到她以後,如果對她沒有任何好感,想必我也不會去想這些事,一定會覺得這種事輪不到我來著急,一定會有人想辦法的。

我去年做了一個台北申請設計之都的相關案子,主題是友善環境,在參與這個case之前,我覺得通用設計會是漂亮的題目,參與之後,覺得通用設計其實是個急切而必要,並且會賺錢的題目,可惜這樣想的編輯大人太少。「龍眠」是宮部美幸的舊作了,好早以前,作家就講到重點了。

宮部美幸的兩個常見創作主題,在今年夏天特有感。一是:人心的容量。他在最新作品「所羅門的偽證」裡,說真正的犯人,尤其還只是青少年,他們心的容量不夠,因此一定會露出馬腳。用這樣的角度講人心,實在新穎又犀利。「寬懷能容天下事」之類的話,可以反過來用。的確,每個人容量不同、程度不同,但不是修行為了更大度啊,如果心裡裝的都是邪惡和算計或妄念,容量小一點可能還比較好。

另一個要講的是杉村三郎系列的新作「彼得的葬列」,還沒看到譯本,已經拍成連續劇了,仍是由小泉孝太郎主演(他真的是擅長演溫吞會裝傻的角色啊),比起這個系列的前作「無名毒」等,「彼得的葬列」精彩多了。宮部美幸把主題直接就說出來:「惡是會傳染的」。他用不算太笨的老實保守的杉村三郎,說:「人生本就是由惡毒、苦澀、不講理和微乎其微的美好事物構成的。」最近要看日劇,我推薦這一部。

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寫給三舅舅

婆婆最後那段住院的日子,我高二要升高三,放暑假,又從自然組轉到社會組,新班級的老師和同學搞不清有我這個人,所以我輔導課常常遲到早退或逃學,整個暑假都沒被發現。每天穿著制服到學校晃一下之後,就坐公車到公館的三總看婆婆,下車先在得記買泡芙,進病房說婆婆我買點心來了,然後冰在病房的冰箱,只有一開始婆婆可以吃,病況急轉直下後,冰箱裡冰的是鼻胃管餵食的罐子,很好吃的冰泡芙,常常沒人動。

婆婆每次看我來都很高興,他的笑容是對著小孩想說「沒事沒事」的那種,但是看著元氣一點點從他身上消失,我還是很傷心。

在國外跑船的三舅舅回來了,他對待婆婆的方式跟其他人有點不同,他不是把病床的床頭搖高,而是自己坐在婆婆的背後撐著,讓病榻上的婆婆坐起來。我看到婆婆笑得很開心,唯獨對著三舅舅才那樣笑的,兩個人都在笑。

當時的我自認是婆婆最喜歡的小孩,心想「原來婆婆也會偏心啊」。二十多年過去了,我今天突然有點瞭解為什麼。

父親節快樂

公公和我

爸爸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