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要能做這樣的訪問,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1Q84》之後~特集:村上春樹Long Interview 長訪談
雜誌《思考的人總編松家仁之,花三天兩夜專訪村上春樹,這本特集在很多角度都有參考之處。抄書兩段如下。

故事是活的與否,不是語言能簡單說明的。但,讀者知道。
要問怎麼知道呢?這個人所寫的書,下次出來時,還會想買來讀。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個故事——至少在某方面的意義上——就是活的。這或許是評價的基準之一吧。不過所謂評價並不是建立在「自己掏腰包」的實利性關係上的東西。當然也有非常有良心的評論家,也有非常優秀的評論。但以原則上來說,真正重要的事情,並不是那麼容易化為語言的。是無法說明的,因此,我們才要寫故事。
所以,對我來說讀者能買我的下一本書,是比什麼都重要的依靠。我想讀者能等候我的書出來,繼續買,是自己所寫的故事是活的證明之一。當然這不是一切,不過只要有這證據,無論是紙本書繼續流通,或變成以電子書為主,可能都無所謂。所謂故事這東西,是活了幾千年所得到的長壽而強而有力的形式。不會因為一個硬體就輕易改變的東西。

P.67
Q:三島(由紀夫)的自我和村上的自我,是怎麼不同的?我想再請教一下。
村上:三島的作品我幾乎沒有讀,所以並不清楚正確是怎麼樣,不過我想最大的差別,可能是我並不認為自己是藝術家。至於藝術家和創作家有什麼不同?藝術家是認為自己活在這個地面上本身就是有意義的人。我不覺得自己是這種人。
平常吃飯、搭地下鐵、去逛中古唱片行,過著這種普通生活時,村上春樹這個人並不是什麼特別的人。只是個到處都有的人。但只有在面對書桌寫東西時,我才會變成一個能踏進特殊場所的人。那可能是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具備的能力,不過我想我碰巧擁有能追究得更深的能力。生活在地面上時雖然很普通,但往地下挖掘下去的能力,和在那裡能發現什麼,能迅速掌握並轉換成文章的能力,或許比普通人多一點。是一個特殊技術者。
我沒有見過三島由紀夫或川端康成,所以不太清楚,但我推測他們可能認為自己是擁有別人所沒有的藝術感性的特別的人。就像是藝術性的法式貴族風格那樣。我認為這點跟我不同。我對地面上的自我幾乎不感興趣,也不想刻意去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