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回音

新房子剛裝修好還空無一物的時候,我發現在客廳講話會有回音,擔心了一下,以為是什麼建築結構問題,家具東西填進來以後回音就消失了。新家整理好,回到廈門街打掃,檢查有沒有什麼遺漏,也去了好幾趟,找二手清運清走一車東西,換成舊家變得空曠,我站在客廳又聽到講話回音時恍然大悟。

還好搬家前我們三人記得在房前拍照留念,空掉的房子,我怎麼也沒法再拍張照片。

今天正式和廈門街的家道別了。我們依照指示斷水斷電,然後在公文指定的時間在變暗的屋裡等候。國有財產署的人來了,很客氣地問:「我可不可以進來看看?」我還想你不就是來收回房子的嗎?哪裡不能「看看」啊?恐怕他的工作裡,這個情節常常有不平靜的劇情吧。

搬都搬走了,沒有必要再跟陌生人抗辯我在這裡住了三十幾年是怎麼回事,我只問了這房子之後會如何?他說那不是他們這一科的業務,另有相關人員處理,不過三十年以上的磚造房屋,勘驗以後多半會作廢拆除,土地則可能招租,特別強調一句「我們國產署現在都不賣地了」。

國產署人員巡視記錄現況之後請我媽簽名,要回鑰匙,然後隨行的鎖匠就開始更換大門門鎖。趕巧做回收的鄰居最後一刻來了,我們就請他趕快挑能賣錢的廢鐵家具搬走,沒有等別人關上我家大門,我們就先離開了。我沒朝著房子鞠躬、也沒揮手,只是仍然在這習慣的生活圈買包麵條和大罐養樂多,再到圖書館還書,然後回家。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新家作息

早上8點多,收破銅破鐵的車子就來了,這麼早的叫賣,可見這個社區的一般作息。這個時間,上班上學的多半已經出門,雞窩裡的報曉或第二波亂叫也安靜下來,算是第一次中場休息,我竟然也已經坐在書桌前喝咖啡了。(剛才把手機原先設定的鬧鐘取消了,反正我怎麼睡到自然醒,都比原來要用鬧鐘鬧半天的時間早。)

在新家睡的第一夜,早上被雞叫吵醒,天都還沒完全亮,覺得那隻費勁的公雞就在我陽台上!起床愣了一下,發呆想到廈門街,眼淚都快下來了。還好兩三天以後雞叫聲可以被睡夢中的大腦自動fade-out。

社區晚間的高潮是七點多的垃圾車時段。第一天去倒垃圾,我們很緊張,因為已經聽到「少女的祈禱」逐漸接近,卻不知道要站在哪個定點?街上居然都沒有鄰居出來等。我跟阿妹七早八早站在街邊,一看就是新來的。

神奇的是,垃圾車出現在視線中時鄰居就紛紛開門出來了,大家都站自家門口,垃圾車和回收車一前一後地在我們自強路上時而逆向蛇行,用緩慢的速度經過各家門口把垃圾袋接過去!原來不用站定點啊。看到垃圾車蛇行過來的時候,我都快鼓掌了。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新居也有開箱文

我把屈尺新家的裝修過程記錄下來,趕流行也寫了開箱文,虛榮一下。放在另一格,連結如下:
http://blog.yam.com/yuteau/article/81341211
http://blog.yam.com/yuteau/article/81342770

Twist

搬家以後,每回出門採買從購物處的停車場開出來,直覺向北轉,然後自己「啊」一聲把車頭扭一下——現在回家是往南了。有些捨不得,大概還作用在潛意識裡。
我們全家用掉上百個紙箱打包,搬家車裝滿6台,新家的面積也比舊家小,但總覺得有點空落落的。直到吉日將我爸牌位也安進新家,心裡才覺得安穩些。
昔日經常出國都不太擔心時差,卻沒想到從台北市搬到新北市也水土不服。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You Deserve this house

我一直是日本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的忠實觀眾,收視系統換成MOD以後,沒有日本台了,看了多年的裝修節目選擇卻一下爆多,有WeTV的「愛屋賣屋大作戰」、「吉屋待租」、「感恩改造計劃」,BBC Lifestyle頻道的「家庭大改造」等,也有台灣的「幸福空間」,這些節目一定都很多忠實觀眾(如我),播出集數季數都非常可觀,改造的空間包括美加和英國,從不同的居住方式可以看到不同的生活樣貌,也很有趣。

「幸福空間」的做法是以設計師為主來介紹裝潢案例(還真不少所謂豪宅主人愛把自己的家裝潢成夜總會ㄝ),像在走訪一間間的設計師樣品屋,略去過程,其他裝修節目必有的屋主需求、預算問題等主結構,在台灣的裝潢節目中是不處理的,當然也就沒有「屋主驚喜反應」這個橋段了,用流行語說:「幸福空間」沒放洋蔥。

大多在改造加拿大獨棟洋房的「愛屋賣屋大作戰」Love it or List it,同樣也沒洋蔥,而且已經完全類型化,也就是結構完全不變,以至於常有些效果我想是得故意演一下;每集造訪一個卡在要換屋還是整修關卡的家庭,由屋主提出預算,然後雙線進行:設計師希拉蕊開始改造工程,試著滿足屋主需求讓舊房子更宜居,房仲大衛則帶著屋主到處去看房子,找到更好的可能。等裝修完成後再請屋主回來,看看他們更喜歡哪一邊,Love it 繼續住下去,或是List it賣掉舊家換新家。我總是比較喜歡看到夫妻倆又重新愛上改造後老家的結局。節目在改造前後都會找來房產仲介估價,最後再列表看看裝修花費與增值的差額,一般都有1.5倍到兩倍之多,不過劇中的加拿大人不會有台灣人「賺差價」的反應,而是會去欣賞裝修的潛力。

這個節目因為在晚餐時間,全家一起觀賞受到的影響充分體現在這次我們新居的裝修:首先,我們知道預算很有可能花在無預期之處,導致無法盡善盡美,只能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再者,裝修過的房子會增值,或許還會高過實際支出。如果有買賣的考量,第一印象好、無須裝修更動的房子絕對是加分,但老房子的問題表面都看不出來,拆開要修時才發現可能是錢坑。話說加拿大建築的稽核制度還真是不錯,但是地下室挖到樹根只能避開這一點,就很無言了。

「吉屋待租」也是「要享受就得先投資」的概念,但是以如何可以提高房租、也就是提高機能的方向來考慮裝潢改造,主持人美感一流,又會設計兼施工,改造出來的空間沒有什麼多餘的贅飾,但很好看。整個節目過了份的是,厲害的主持人還是偶像級的帥哥!看「吉屋待租」能順便瞭解外國人都付多少房貸,真的也蠻恐怖的,所幸上完電視的苦主們都有租金可以填補。

這兩個節目看久了,可以對室內設計的可能多一點概念,同時把劇中的美金換算一下,還可以知道他們的房地產行情,跟「全能住宅改造王」比較著重機能與收納、保留老房子記憶的路數又不太一樣。

英國的「感恩改造計劃」You Deserve this house和以上節目不同,並非進行全面的專業裝修,而是只做兩三個工作天即可完成的局部改造,因此不會動到大格局,幾乎都可以做為DIY範例,但是卻能找出問題點,讓小規模改造發揮最大效能。這是一個複合式的節目設計,重點不完全在談裝修,而是以房屋主人為主,介紹一位某領域的長期志工,或在工作上幫助了他人的人物,例如殘障兒童的游泳教練、協助難民的護士等等,他們可能因為長期投入工作領域而沒有時間或餘力來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但是卻會有之前受到恩惠的人,希望表達感謝,於是來幫忙出力修房子。節目結構會說為了表揚你的貢獻,招待度假兩三天,然後趁着把主人支開,集合志工來裝修房子,每個人負責一塊區域,邊做事邊述說當時自己是如何地得到了這位屋主的幫忙。等到屋主回家,不但發現房子變新變美,還發現那些為他工作的心意。有一集的主角是口吃治療師,來幫忙的都是以前的病患,這一集非常感人!我後來想到其實「感恩改造計劃」就是一種「點燈」節目,但是比兩張沙發在攝影棚內放成L型兩造對坐乾講,真是高明太多。(人不能比啊!)

「家庭大改造」的製作規模和整合力又更上一級,這是美國的節目,徵選一個特別並且需要幫助的家庭,有可能是孩子得了罕見疾病、收養了許多蒙古兒的家庭或者是剛遭遇火災得住在後院拖車裡的狀況,當然也有為社區長期貢獻的家庭。主持人會開著一輛大巴士去拜訪,這個節目有很多粉絲,獲選的家庭一看到那輛大巴士,就知道自己是中了樂透了。

「家庭大改造」也一樣會讓屋主出門度假,但是改造的幅度是舊屋全部拆掉重蓋,把需要四個月工期的房子,在一個禮拜完成,工程公司、建材等都會拍出品牌LOGO,因為房子是贈送給屋主的,這些預算可能也都有贊助。美國人常常是動輒七、八人的大家庭,改造後的房子為了大大小小設計,大多很有戲劇化效果,噱頭不少,我猜想每家在播出之後,應該都會有鄰居要求參觀吧。

這些節目加起來,我真是花了不少時間看電視啊,目前看不到的「全能住宅改造王」雖說在以上節目中可能每人平均居住面積最小,卻懂得保留居住者的人生軌跡,我認為還是最厲害的設計,畢竟這才是房子與人的連結之處——記錄了人生甘苦的地方,叫做家。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誰更惜命?

幾則新聞放在一起看,超夠力的。

殺警三嫌收押 劉女聞訊大哭

傳北京同意 達賴五台山朝聖

教宗方濟各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戰」
教宗訪阿爾巴尼亞 伊拉克大使:恐遭IS攻擊

教宗的座車不用防彈玻璃,真的怕,可以不去不出門,站在陽台上揮手就很夠。
達賴喇嘛有機會想回中國,當然他希望的還是回西藏,這裡面有文字遊戲,去五台山朝聖的說法降低政治敏感性,但是難道不擔心餘生被軟禁?五台山離西藏還有很遠啊?達賴喇嘛心裡怎麼想,實在很難猜,說不定真的只是「用餘命回家」?
教唆糾眾把人活活打死,卻在法庭聽到要被收押才大哭。被害者死掉了噢,再也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你收押有什麼?照三頓放飯呢,死不了,你煩惱怎麼減肥吧。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談談宮部美幸

先抄一段「龍眠」:
她說她是幼稚園老師,她是如何工作的?她的聽力沒問題,可以彈風琴給孩子聽,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或者她教的是和她有著相同障礙的小朋友。
三村七惠完全不會讓人感覺悲情,她活得很自在。即使她內心有不安和恐懼,但他並沒有因此退縮。也許她是一個堅強的人,也許是她所處的環境——雖然這只是我的想象——還算是比較幸運的。
幸運吧。
不,那是應該的。如果無法讓身心障礙的人安居樂業,那就稱不上是文明先進的國家。
當遭遇車禍、生病,或只是年紀大了,人都會變得脆弱。想要活下去,得有很多支持才行。像我這樣,沒有結婚而年歲漸大,總有一天需要受到社會的照顧。這並非事不關己。
這個國家可以製造出用電力打蛋汁的機器,為什麼不充分利用技術,為真正「需要方便」的人提供便利?為什麼要一味體貼那些能夠自力生活的人去埋頭研發可以讓人偷懶的用品,卻若無其事地對那些只需要一、兩件機械或動力輔助的殘障朋友說你要更堅強、要多忍耐?假設視訊電話可以早日普及化,將可以為聽障朋友提供多大的方便?
我是在遇到三村七惠才開始思索這些事的;遇到她以後,如果對她沒有任何好感,想必我也不會去想這些事,一定會覺得這種事輪不到我來著急,一定會有人想辦法的。

我去年做了一個台北申請設計之都的相關案子,主題是友善環境,在參與這個case之前,我覺得通用設計會是漂亮的題目,參與之後,覺得通用設計其實是個急切而必要,並且會賺錢的題目,可惜這樣想的編輯大人太少。「龍眠」是宮部美幸的舊作了,好早以前,作家就講到重點了。

宮部美幸的兩個常見創作主題,在今年夏天特有感。一是:人心的容量。他在最新作品「所羅門的偽證」裡,說真正的犯人,尤其還只是青少年,他們心的容量不夠,因此一定會露出馬腳。用這樣的角度講人心,實在新穎又犀利。「寬懷能容天下事」之類的話,可以反過來用。的確,每個人容量不同、程度不同,但不是修行為了更大度啊,如果心裡裝的都是邪惡和算計或妄念,容量小一點可能還比較好。

另一個要講的是杉村三郎系列的新作「彼得的葬列」,還沒看到譯本,已經拍成連續劇了,仍是由小泉孝太郎主演(他真的是擅長演溫吞會裝傻的角色啊),比起這個系列的前作「無名毒」等,「彼得的葬列」精彩多了。宮部美幸把主題直接就說出來:「惡是會傳染的」。他用不算太笨的老實保守的杉村三郎,說:「人生本就是由惡毒、苦澀、不講理和微乎其微的美好事物構成的。」最近要看日劇,我推薦這一部。

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寫給三舅舅

婆婆最後那段住院的日子,我高二要升高三,放暑假,又從自然組轉到社會組,新班級的老師和同學搞不清有我這個人,所以我輔導課常常遲到早退或逃學,整個暑假都沒被發現。每天穿著制服到學校晃一下之後,就坐公車到公館的三總看婆婆,下車先在得記買泡芙,進病房說婆婆我買點心來了,然後冰在病房的冰箱,只有一開始婆婆可以吃,病況急轉直下後,冰箱裡冰的是鼻胃管餵食的罐子,很好吃的冰泡芙,常常沒人動。

婆婆每次看我來都很高興,他的笑容是對著小孩想說「沒事沒事」的那種,但是看著元氣一點點從他身上消失,我還是很傷心。

在國外跑船的三舅舅回來了,他對待婆婆的方式跟其他人有點不同,他不是把病床的床頭搖高,而是自己坐在婆婆的背後撐著,讓病榻上的婆婆坐起來。我看到婆婆笑得很開心,唯獨對著三舅舅才那樣笑的,兩個人都在笑。

當時的我自認是婆婆最喜歡的小孩,心想「原來婆婆也會偏心啊」。二十多年過去了,我今天突然有點瞭解為什麼。

父親節快樂

公公和我

爸爸和我

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漫長的告別

NHK居然拍了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這是推理小說名作,被認為是菲利普馬羅系列的代表作。1973年美國曾經拍成電影。
5集的日劇由編劇改成日本的時空背景,搬到50年代的東京,故事裡人物的逃亡地則由南美變成了台灣,情節大致符合原著,由淺野忠信演偵探馬羅的角色,綾野剛和小雪也表現得不錯。最厲害的一點,是錢德勒原著的特色——他不太寫人物的內心獨白,除了說出口的對話,少見人物心理狀態的描寫,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背景描述,用人物行動的瑣碎細節、物件等等,來以景寫情;這個難搞的特點,可能得資深推理迷才知道的,竟然沒被電視劇製作忽略,真算是拍得很用心,不枉日本推理小說如此興盛,卻硬選了瑞蒙錢德勒的初衷。所以呢,劇中那些古董道具還真是好看啊。

「漫長的告別」是個特別的故事。借用這個書名,我也開始和廈門街這個我十歲起居住的家告別,雖然兩三個月後才要搬家,我必須提早以便延長告別的時間,像偵探一樣,檢視那些被忽略的線索,一直在眼前的,我卻沒發現其實另有意涵的事物。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好好照顧老爺車

老爺車剛剛出院回來了。
自從不用每週去木柵看公公以後,沒什麼機會遛車,我家老爺車就開始每年去住院了。家附近生活機能很好,我也習慣走路或搭公車,車子除了去天母金工教室,大多停着不動,反而害它生病了,算算少了那一趟會上高速公路一小段的木柵任務,老爺車可能覺得筋骨僵硬了吧。

我家老爺車體格很好的,老是叫它原地罰站真抱歉,我希望可以開到它20歲,所以以後都一起出門吧。明天去買大西瓜!

坐公車遊台南

本想趕在暑假之前去玩的,一拖拉就7月了,天很熱,但反正我們三人行程隨意,就去住住新開幕的飯店吧。也讓阿母搭一次高鐵。

上一次來台南是採訪行程,托前輩的福,由國家公園的朋友開車接送,自己搭公車,就很不一樣了。發現台南計程車不多、公車不太好等、騎機車的小姐們會穿圍裙!台北的機車族夏天會帶袖套,但穿圍裙遮腿我這還是第一次看到。公車則是面板跑馬燈顯示coming soon,我坐站牌旁擔仔麵攤,麵都煮好端上桌了,車才到站。

交通不是太機動,覓食也略微受限,尤其坐計程車去吃的都槓龜:牛肉湯沒開、金得春捲賣完收攤了。阿~我愛吃潤餅出名的說。另外就是,小吃店家一半以上沒冷氣,這要是在台北,可能沒客人會走進去,連我們王貫英圖書館七月都會開冷氣的。

其實遊客都跟我們一樣,滿頭大汗連連喊熱,想在台灣的夏天出門玩,以後可能會越來越難了。可是為什麼台南人都不怕熱呢?青草茶和杏仁露都騎機車去買大瓶大瓶來喝,所以沒在怕嗎?(決定宅急便買杏仁露了!)

當然冬春兩季去台南會比較理想,下次冬天去住魚塭民宿看看。熱天玩台南跟吃螃蟹是一回事,如果旁邊是熟人就沒關係了,頂多是難看點而已啦。

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石田衣良 非正規反抗

「我這種人最糟了啦,因為我過著和遊民沒兩樣的網咖生活。」
「可是你為什麼會淪落到過那樣的生活呢?」
有好一會兒,智志的目光都凝視着自己的膝蓋。
「關於這一點,我已經想過好多次了。應該是自己沒有屏障吧。」
屏障,我想到的是以美國漫畫為原作的好萊塢科幻電影。任何飛彈或射線都能夠彈開的念力屏障。
「每個人至少都有一樣能夠保護自己的屏障對吧。可能是家人,可能是學歷,可能是財產,或是值得信賴的朋友。可是,如果因為某些原因,這樣的屏障全都不管用了,不管是誰都會成為難民。我認為,現在已經是這樣的時代了。」
——非正規反抗

石田衣良的「池袋西口公園」系列我看了好幾本,這第八集「非正規反抗」寫得很好。

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木目金手鐲

木目金終於完成一件!

內側

大二詩選習作

為了準備搬家,用很緩慢又不情願的效率整理舊物,把一百多本舊書讓二手書店估價,只賣八百元,人家收書的基準還真是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一大箱大學時候的紙本資料留了這麼許多年,也到要丟的時候,唯獨撿回兩張:一張是我「論孟」的考卷,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四年中唯一一張100分的考卷,總共四題,現在考我沒一題會;另一張是大二的「詩選」習作。我記得五七言絕句和律詩老師都出過題目,有次寫「離情」,老師還畫了好幾個紅圈圈,但那首寫得比較好的不知收到哪裡,這一首「看花」翻出來的時候則完全沒有印象了。













大二離現在很久了,詩意現在看也還通,哎呀,豈不是雋永來著!

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眼光

明舉山風化岩壁
這塊大石頭位於台北市內湖內溝康樂街的路邊,漂亮的紋路是時間風化的傑作。站在岩壁前面,看到的是:二千萬年前,中國華南古陸塊上河流沖刷下來的大量泥砂沈入海底形成的沈積岩,經過四百萬年前的「造山運動」,由海底下推擠、隆升出海面。大自然將台灣抬出海面,海沒枯石沒爛,但現在我抬頭看著海底。
立場不同的人,很難有好的討論。光是說,把眼光放遠一點,就跟講「想開點」一樣,聽起來很風涼。這篇寫於1970年的文章想得可開又風涼得不得了,因為它在說「為什麼要探索宇宙」。週三爬山看到大石頭,再加上連日被僵持的新聞轟炸,看來正是時候張貼這篇我存在閱讀檔裡,過一陣子就重讀一遍的文章。

为什么要探索宇宙

译者:kelejiabing原文作者: Dr. Ernst Stuhlinger
发布:2012-08-09 23:10:26挑错 | 查看译者版本 | 收藏本文
1970年,赞比亚修女 Mary Jucunda 给 Ernst Stuhlinger 博士写了一封信,他因在火星之旅工程中的原创性研究,成为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Marshall 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信中,Mary Jucunda 修女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Stuhlinger 很快给Jucunda 修女回了信,同时还附带了一张题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这张标志性的照片是宇航员 William Anders 于1968年在月球轨道上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月球的地面)。他这封真挚的回信随后由 NASA 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发表。

亲爱的Mary Jucunda修女:
每天,我都会收到很多类似的来信,但这封对我的触动最深,因为它来自一颗慈悲的饱含探求精神的心灵。我会尽自己所能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首先,请允许我向你以及你勇敢的姐妹们表达深深的敬意,你们献身于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帮助身处困境的同胞。
在来信中,你问我在目前地球上还有儿童由于饥饿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花费数十亿美元来进行飞向火星的航行。我清楚你肯定不希望这样的答案:“哦,我之前不知道还有小孩子快饿死了,好吧,从现在开始,暂停所有的太空项目,直到孩子们都吃上饭再说。”事实上,早在人类的技术水平可以畅想火星之旅之前,我已经对儿童的饥荒问题有所了解。而且,同我很多朋友的看法一样,我认为此时此刻,我们就应该开始通往月球、火星乃至其他行星的伟大探险。从长远来看,相对于那些要么只有年复一年的辩论和争吵,要么连妥协之后也迟迟无法落实的各种援助计划来说,我甚至觉得探索太空的工程给更有助于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危机。
在详细说明我们的太空项目如何帮助解决地面上的危机之前,我想先简短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里有一位伯爵。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将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给了镇子上的穷人。这十分令人钦佩,因为中世纪时穷人很多,而且那时经常爆发席卷全国的瘟疫。一天,伯爵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个工作台和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卖力工作,每天晚上的几小时的时间专心进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镜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镜片装到镜筒里,用此来观察细小的物件。伯爵被这个前所未见的可以把东西放大观察的小发明迷住了。他邀请这个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里,作为伯爵的门客,此后他可以专心投入所有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光学器件。
然而,镇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这么一个怪人和他那些无用的玩意儿上花费金钱之后,都很生气。“我们还在受瘟疫的苦,”他们抱怨道,“而他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我会尽可能地接济大家,”他表示,“但我会继续资助这个人和他的工作,我确信终有一天会有回报。”
果不其然,他的工作(以及同时期其他人的努力)赢来了丰厚的回报: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给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此展开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
伯爵为支持这项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最终结果大大减轻了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这回报远远超过单纯将这些钱用来救济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我们目前面临类似的问题。美国总统的年度预算共有2000亿美元,这些钱将用于医疗、教育、福利、城市建设、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海外援助、国防、环保、科技、农业以及其他多项国内外的工程。今年,预算中的1.6%将用于探索宇宙,这些花销将用于阿波罗以计划、其他一些涵盖了天体物理学、深空天文学、空间生物学、行星探测工程、地球资源工程的小项目以及空间工程技术。为担负这些太空项目的支出,平均每个年收入10,000美元的美国纳税人需要支付约30美元给太空,剩下的9,970美元则可用于一般生活开支、休闲娱乐、储蓄、别的税项等花销。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从纳税人为太空支付的30美元里抽出5美元或3美元或是1美元来救济饥饿的儿童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先简单解释一下我们国家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其他国家也是类似的情形。政府由几个部门(如内政部、司法部、卫生部与公众福利部、教育部、运输部、国防部等)和几个机构(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航空航天局等)组成,这些部门和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能制定相应的年度预算,并严格执行以应对国务委员会的监督,同时还要应付来自预算部门和总统对于其经济效益的压力。当资金最终由国会拨出后,将严格用于经预算批准的计划中的项目。
显然,NASA的预算中所包含的项目都是和航空航天有关的。未经国会批准的预算项目,是不会得到资金支持的,自然也不会被课税,除非有其他部门的预算涵盖了该项目,借此花掉没有分配给太空项目的资金。由这段简短的说明可以看出,要想援助饥饿的儿童,或在美国已有的对外援助项目上增加援助金额,需要首先由相关部门提出预算,然后由国会批准才行。
要问是否同意政府实施类似的政策,我个人的意见是绝对赞成。我完全不介意每年多付出一点点税款来帮助饥饿的儿童,无论他们身在何处。
我相信我的朋友们也会持相同的态度。然而,事情并不是仅靠把去往火星航行的计划取消就能轻易实现的。相对的,我甚至认为可以通过太空项目,来为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地球上的贫穷和饥饿问题作出贡献。解决饥饿问题的关键有两部分:食物的生产和食物的发放。食物的生产所涉及的农业、畜牧业、渔业及其他大规模生产活动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高效高产,而在有的地区则产量严重不足。通过高科技手段,如灌溉管理,肥料的使用,天气预报,产量评估,程序化种植,农田优选,作物的习性与耕作时间选择,农作物调查及收割计划,可以显著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
人造地球卫星无疑是改进这两个关键问题最有力的工具。在远离地面的运行轨道上,卫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扫描大片的陆地,可以同时观察计算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多项指标,土壤、旱情、雨雪天气等等,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广播至地面接收站以便做进一步处理。事实证明,配备有土地资源传感器及相应的农业程序的人造卫星系统,即便是最简单的型号,也能给农作物的年产量带来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提升。
如何将食品发放给需要的人则是另外一个全新的问题,关键不在于轮船的容量,而在于国际间的合作。小国统治者对于来自大国的大量食品的输入会感到很困扰,他们害怕伴随着食物一同而来的还有外国势力对其统治地位的影响。恐怕在国与国之间消除隔阂之前,饥饿问题无法得以高效解决了。我不认为太空计划能一夜之间创造奇迹,然而,探索宇宙有助于促使问题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以最近发生的阿波罗13号事故为例。当宇航员处于关键的大气层再入期时,为了保证通讯畅通,苏联关闭了境内与阿波罗飞船所用频带相同的所有广播通信。同时派出舰艇到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以备第一时间进行搜救工作。如果宇航员的救生舱降落到俄方舰船附近,俄方人员会像对待从太空返回的本国宇航员一样对他们进行救助。同样,如果俄方的宇宙飞船遇到了类似的紧急情况,美国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提供援助。
通过卫星进行监测与分析来提高食品产量,以及通过改善国际关系提高食品发放的效率,只是通过太空项目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两个方面。下面我想介绍另外两个重要作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一代人的科学素养。
登月工程需要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面对如此严苛的要求,我们要寻找新材料,新方法;开发出更好的工程系统;用更可靠的制作流程;让仪器的工作寿命更长久;甚至需要探索全新的自然规律。
这些为登月发明的新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地面上的工程项目。每年,都有大概一千项从太空项目中发展出来的新技术被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技术打造出更好的厨房用具和农场设备,更好的缝纫机和收音机,更好的轮船和飞机,更精确的天气预报和风暴预警,更好的通讯设施,更好的医疗设备,乃至更好的日常小工具。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先设计出宇航员登月舱的维生系统,而不是先为心脏病患者造出远程体征监测设备呢。答案很简单:解决工程问题时,重要的技术突破往往并不是按部就班直接得到的,而是来自能够激发出强大创新精神,能够燃起的想象力和坚定的行动力,以及能够整合好所有资源的充满挑战的目标。
太空旅行无可置疑地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通往火星的航行并不能直接提供食物解决饥荒问题。然而,它所带来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用在火星项目之外,这将产生数倍于原始花费的收益。
若希望人类生活得越来越好,除了需要新的技术,我们还需要基础科学不断有新的进展。包括物理学和化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特别是医学,用来照看人类的健康,应对饥饿、疾病、食物和水的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来,我们需要给予那些投身科研事业的有天分的科学家更多的帮助。随时要有富于挑战的研究项目,同时要保证对项目给予充分的资源支持。在此我要重申,太空项目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它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绝佳和实践机会,包括对月球和其他行星的研究、物理学和天文学、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等学科,有它,科学界源源不断出现令人激动不已研究课题,人类得以窥见宇宙无比瑰丽的景象;为了它,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由美国政府控制并提供资金支持的所有活动中,太空项目无疑最引人瞩目也最容易引起争议,尽管其仅占全部预算的1.6%,不到全民生产总值的千分之三。作为新技术的驱动者和催化剂,太空项目开展了多项基础科学的研究,它的地位注定不同于其他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太空项目的对社会的影响,其地位相当于3-4千年前的战争活动。
如果国家之间不再比拼轰炸机和远程导弹,取而代之比拼月球飞船的性能,那将避免多少战乱之苦!聪慧的胜利者将满怀希望,失败者也不用饱尝痛苦,不再埋下仇恨的种子,不再带来复仇的战争。
尽管我们开展的太空项目研究的东西离地球很遥远,已经将人类的视野延伸至月亮、至太阳、至星球、直至那遥远的星辰,但天文学家对地球的关注,超过以上所有天外之物。太空项目带来的不仅有那些新技术所提供的生活品质的提升,随着对宇宙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地球,对生命,对人类自身的感激之情将越深。太空探索让地球更美好。
随信一块寄出的这张照片,是1968年圣诞节那天阿波罗8号在环月球轨道上拍摄的地球的景象。太空项目所能带来的各种结果中,这张照片也许是其中最可贵的一项。它开阔了人类的视野,让我们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地球是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如此美丽而又珍贵的孤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离开地球就是荒芜阴冷的外太空。无论在此之前人们对地球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对于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的认识是多么的不充分。在这张照片公开发表之后,面对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严峻形势,如环境污染、饥饿、贫穷、过度城市化、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等,号召大家正视这些严重问题的呼声越来越多。人们突然表示出对自身问题的关注,不能说和目前正在进行的这些初期太空探索项目,以及它所带来的对于人类自身家园的全新视角无关。
太空探索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我相信,人类从宇宙中学到的,充分印证了Albert Schweitzer那句名言:“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向您和您的孩子们致以我最真挚的敬意!
您诚挚的,
恩斯特·史都林格
科学副总监

1970年5月6日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熊下午

熊廣場!人多還是熊多?
小朋友出門要做好防曬噢!

雖然都是熊,還是被界線區隔了,很想一起玩,但是今天規定不行噢。
好想動手喬隊形!!其實我很會擺熊的啊
小可愛拍照很自在,坐下就不起來了。
等下吃什麼?買個霜淇淋

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木目金進度更新

木目金進展很緩慢,一直以曼波的腳步前進。4*2cm的銀片和銅片各9片疊合後的備料準備我之前貼了照片,在那之後,料塊縱切成兩塊,然後用不同的方式處理,目前已經是「七爺八爺」的狀態。長的扭麻花,短的刮削,因為不專心做一個,東摸摸西摸摸就是兩邊都緩慢進展。
因為作業艱難度跟小銅鍋有拼,每次放學都要泡熱水澡再噴一條根噴劑的程度,所以認真地把每個階段都拍照留念!
它們兩個最早是4公分長度
長的那一條扭麻花之後,敲打整型碾成方條,又更增長一些,再從中間對剖,十字花紋就出現了。它們之前像酥糖一樣碎成好幾塊,我一邊內心滴血一邊再拼回去焊好,還沒力氣整理乾淨,就又回家噴一條根啦!(話說金門王大夫一條根噴劑真是家庭常備良藥啊)

春遊明池

2月25.26,出門小玩兩天,天氣很好。明池的櫻花過了盛期,但是賞花不一定要一大片,享受到見花微笑的開心,就足夠了。這一棵在明池山莊停車場 ,我們一共吃了三餐的餐廳旁邊,也有漂亮的櫻花,外加小蜜蜂。

下午參加棲蘭神木園健行,這裡有廣大的原始林,但海拔1650不算太高,主要是氣候適合紅檜與扁柏生長,千年神木密度很高。神木園區目前已列入保護,每日參觀人數限制在兩百多人,來明池可以順遊。
園中最老的神木「孔子」,有兩千五百歲了。
神木園有51棵取了名字的神木,都以年代相近的中國歷史人物命名,並規劃出參觀步道,全長2.6公里,如果腿腳不好想避開上下坡落差,可以選擇小圈的短程路線,也還是可以看到20多棵神木。

大部分的遊客選擇走全程,在「顏真卿」前面分道揚鑣啦。
跟我們一樣選走小圈的另一組人很快就走遠了,結果變成刻意放慢腳步的老媽、方阿姨和我,三人獨享幽靜的森林。
左側造型詭異的樹,要繞一圈換個角度才看懂,是整棵躺倒橫伸的樹根。
這一棵應該是「司馬光」或「朱熹」。
朋友相伴出遊,其實不需要什麼花俏行程,慢慢走、聊聊天,也就OK了。下次再一起玩吧。
清晨的明池。我們七點多就入園,同樣的,四人獨享。
我為了這個清晨,事先準備了配樂存在手機裡,結果完全沒有拿出來聽,整個氣氛走調,都在跟鴨子、天鵝交關啊。這對鴛鴦後來表演了精彩的水面起飛。
慈湖多年前贈送的一對黑天鵝,只剩公鳥獨活,所幸有好朋友每天來看牠。一人一鵝是會交談的,曲子對了,還會和鳴。
明池森林遊樂區的「蕨園」。

2014年1月30日 星期四

恭賀新禧

貼好新的門神,覺得全家氣勢大進。陽光溫暖的除夕讓人心情很好,趁著下午空檔來寫過年祝賀文。
諸君見字大吉。闔府安康。
去年在伊勢拍的注連繩。
日本人新年會在門前屋檐下挂「注連繩」,有除厄迎神的作用,是用乾燥的稻梗編成的,小木牌上依照住家或商店會有不同的寫法,如「笑門」」、「千客萬來」等。我拍到的「蘇民將來子孫家」則另有典故。
一般注連繩只在新年期間挂幾天,全日本唯有伊勢是挂一整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