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伸展

做完運動,緊繃的肌肉稍微變軟
體溫提高一點,感覺天氣沒那麼熱
慢慢走回家
打開音響
音量調到剛好淹滿房間,安穩坐下
這時算是,完成一個伸展
每天最舒服的時刻。

越來越喜歡貝多芬。留個貝多芬頭?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抄書一段

借來的書差不多要還了,抄一段留起來。
王作榮【李國鼎先生在台灣經濟發展中的定位】(李國鼎先生紀念文集P.129)

民國45年,第一次四年經濟建設計畫執行完畢,農工生產已完全脫離戰爭殘破境況,進入正常軌道,通貨膨脹已完全在掌控之中,對外貿易,特別是對日貿易已大幅展開,國際收支及外匯準備已有顯著改善,整個經濟情勢已經大好。當時以尹仲容為首的財經決策大員立即察覺到這種情勢,要利用這一環境進行全面的經濟現代化,當時稱之為工業化,為台灣經濟打開一個嶄新的局面。

這些構想和實施項目部份包含在自46年起至49年止,為第二次四年經濟計畫期間,這實是台灣經濟走上現代化達到今日水準的關鍵四年。我到現在為止,還不能完全了解當時那些參與這一巨大經濟建設工程的決策官員、主要執行者,與提供觀念及建議的參謀幕僚人員,何以會對當時的經濟情勢及未來發展有那麼高度的敏感。何以會有那麼多正確的新思想、新觀念,何以有勇氣敢於作嶄新的決策,又何以有能力貫徹政策的執行,更令人不解的是何以這些人竟然在同一時間出現在同一場景?

以筆者個人為例,我不過是一個區區小幕僚,我幾乎每天都有新的觀念和想法,而每次發生重大經濟問題,我立刻就會收集資料分析後,抓住問題發生的基本原因,提出解決辦法,預估未來走勢,我現在已經82歲,還有一點當年的雄風餘韻。對於所有這些疑問,我只能歸之於天意與國運。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總有人會看到吧

一般公家機關平面或網頁文稿總是寫得很乾,剛才發現一個水準超乎預期的,忍不住要講一下。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我點閱了兩三篇財政人物和歷史景點,資料和描繪兼備,寫人物的,生平大小事鬆緊合宜,能寫到這樣,不但非常到位,在我看了一個禮拜的李國鼎資料之後,這裡提到的資料竟然還有不重複的,而且用流暢的起承轉合交代繁複事件。真的是,東西好壞,總還是有人看得出來,雖然一孤狗就容易被一堆連好壞都懶得論的東西遮蔽視線……。
不免好奇啊,這些內文,是財政部大部內哪位執筆?還是委託了沒具名的幕後高手?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