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工作DNA

我和王同學在同一家牙醫診所看診,因為看牙太辛苦了,沒事愛聊各自對牙醫的觀察,聊以安慰。我昨天採訪了神田裕行,以一般媒體喜愛的定位:日本廚藝界有三位星級名廚——神田裕行、奧田透和山本征治,都出自有廚神地位的「青柳」小山裕久門下,是青出於藍的例子。我兩三年前訪問了小山裕久,今年稍早也寫了山本征治,再加上神田裕行,感覺快要收集成一套了。報導的幕後,其實有一些師徒心結,是採訪時的禁忌,當然也就無法問明來龍去脈,但大致可以旁敲側擊出一些推論,(師徒各自覺得「青出於藍」這個結論並不妥貼,卻不方便辯解或反駁。)但我想講的不是這個。

山本征治定義一家好餐廳的時候說,他很幸運有優秀的團隊,沒有這個Team就沒有「龍吟」,所以他找新員工時會利用一份價值觀的調查問卷,找到有同樣價值觀的人一起工作。

神田裕行說,只要我不在,「神田」就不是「神田」,所以我不在廚房的時候,餐廳就休息。如果到台北客座一個禮拜,東京的「神田」就關門一個禮拜,這時候,我的餐廳在台北。

同樣是廚師兼餐廳老闆(而且「龍吟」只有24客席、「神田」14席),山本和神田對於團隊的定義就不同,於是一個可以出國開分店,一個永遠站在客人正對面(板前)。

廚師的手藝、精神、或態度,是可以複製的嗎?我認為大部分的廚師會回答「不行」,原因光是我就能數好幾條,而且接觸這個行業幾年下來,我觀察到要成為名廚,堅持「與眾不同」是他們共同的特色,可是餐廳廚房實務是無法脫離複製的啊?不是嗎?

有時候我想問的問題,連那個問句都沒法講清楚,這表示我還可以繼續收集主廚們的採訪,看看哪天會不會開竅。

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再次挑戰木目金,這次來個大的吧

昨天錘子敲到手,今天有藉口休息一天,但是該去運動的時間在家坐著又有點無聊。話說木目金的備料已經進行三個下午了,仍然在「準備中」,兩手食指兩次磨出小水泡,算是體力活吧。但是備料期相對漫長,卻也沒有增加對成品的想像,我只打算到時用板材組合一個有點存在感的項鍊,另外再做小蜜蜂翅膀。
沒有「放樣」好像很不嚴謹,都花了這麼多力氣了(我手勁不太夠,有時得站著磨),但也並不急躁,我覺得這調子好像連續劇裡的一幕:被追尋夢想的主角感動的平凡配角,也像想通什麼事一樣,說:「我沒有什麼夢想,但我會每天更踏實地工作。」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伊勢神宮的「式年遷宮」

式年遷宮的海報。可以清楚看到森林中兩座正宮的相關位置。
我一開始看到式年遷宮的報導時,覺得這正是整個日本需要的儀式——經過地震災變艱難地重建,轉頭一看,那高高在上全日本神話中最崇高的神明,房子住爛了也得重蓋搬家,是人是神,一樣重新開始。等研究了一陣資料,到現場親眼看到,更確定了人類是需要儀式的動物!

大部分的宗教建築例如歐洲上百年的大教堂、或者亞洲的婆羅浮屠、吳哥窟,都是用恆久來彰顯宗教信仰的彌堅,名山古剎也以古意為尚,多半是用整修維護的方式讓原地原建物世代傳承,像伊勢神宮這樣的例子十分少見。所謂式年就是20年,遷宮則是在天照大神(內宮)的正宮神殿旁備好一塊相同面積的空地,每隔20年按照原樣重新建造新殿,同時還要將神明用了20年的衣服、日用品、武具等寶物也按照原樣重新製作後納入新殿,最後再從舊神殿中將天照大神的神體請出來遷入新殿。豐受大神宮(外宮)與多賀宮、荒祭宮這兩座別宮也同時進行式年遷宮。

算起來非常不可思議,伊勢神宮遷宮的歷史已經延續一千三百多年,從第四十代天武天皇的七世紀後半就定下這個制度,中途雖然也因戰亂取消過幾次,但今年的遷宮已經是第62次;光是回想上一次1993年的遷宮,我們已經會有「那是上個世紀的事了」的感嘆,何況這個儀式可以回溯好幾個世紀!

不同於其他寺廟用修修補補來與時俱進,伊勢神宮「打掉重練」的辦法引起我的興趣,其中的哲學意涵講虛一點,是回歸原點;講實一點,是日本人民族性愛乾淨,覺得神明跟人一樣喜歡住新房子,而20年剛好又是工匠傳承一代的時間,每一代的工匠都有機會躬逢其盛。因為是完全照原樣製作,所以一千多年前的東西不會只留下歷史,現在的人可以用相同的材料和工法手工做出來。一次傳20年,看來再繼續傳下去也沒什麼問題。

我中年轉性,希望下半輩子做個工匠,不一定會成功,但是看事情多了個不同角度。照著上一代前輩的步子,製作完全相同的東西(當然技術還是會進步,據說計算木頭經年後伸縮的比例,新一代的工匠有所修正),比起用自己的想法技術重新蓋一座神社,哪個簡單一點?每個過程和細節,真正做的人,一定會遇到頭很痛、手很癢、想要改一改的地方吧。我常常覺得手工的過程,無非是懷疑到確定的不斷迴圈(所以我同學在旁邊看我做金工有一次忍不住問我到底怕什麼)。第62次,珍貴的就是原樣重複啊。

另一點要說的是,伊勢神宮正宮的建築形式稱為「唯一神明造」,也就是這種神廟專用結構只有伊勢神宮可以用,其他的神社神宮是不得仿造的。而藉由遷宮傳承下來的,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的原型。唯一神明造的建築前身其實是遠古時代穀倉的樣式,木造茅草頂,架高地板但沒有地基。這次遷宮預算達到550億日幣的工程,重建的仍是素樸的素木建築,加上20年的時間都不會整修,並列著一舊一新的兩座建築,真的會給人一眼看盡20年的感覺,自然之力的對比。

趁著舊宮還沒有拆掉,建議你把握機會造訪伊勢。我想可以看到遷宮是很特別的緣分,如果單純只看到一座不新不舊的神殿,以上的那些感想,就只會寫在Discover Japan裡,跟我無關了。
豐受大神宮(外宮)左新—右舊,都採用神域森林中的木曾檜為建材,檜木不上漆,新的還有油亮的金黃色澤,舊的則已經變黑了。


豐受大神宮(舊)
新的皇大神宮(內宮)

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伊勢神宮參拜指南

伊勢神宮的正式名稱就是「神宮」二字,可以說明它的核心地位,其他的宮廟必須加上地名或神名來表示,它不需要。為了方便加上地名「伊勢」,其實是俗稱。
描寫江戶時代的小說或日劇,常常會演小老百姓一點點的存錢攢旅費,一輩子要去神宮參拜一次,是過完苦日子退休後最大的願望;在現實中「參拜伊勢神宮」正是日本最早的團體旅遊路線。我十月份和家人完成了這個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旅行,很喜歡這裡,來寫寫它很有趣的地方。


伊勢神宮是內宮與外宮的總稱,佔地包含周邊森林達5500公頃。內宮是皇大神宮的簡稱,奉祀天照大神,位于日本本州三重縣伊勢市南部,創建於約兩千年前。外宮則是豐受大神宮的簡稱,奉祀豐受大神,位於三重縣伊勢市中心部,創建於約一千五百年前。另外,神宮共有與內宮有關的神社91社,與外宮有關的神社32社,合計是125社。
傳在距今兩千年前的崇神天皇時代,天照大神被請出皇宮巡行各地,後來的垂仁天皇命女兒倭姬命在全國尋找最適合建廟奉祀的地點,經天照大神托夢說他喜歡伊勢這個物產豐富可以自給自足的地方,公主倭姬命便完成了使命,於垂仁天皇26年建宮。在伊勢建宮五百年之後,雄略天皇又得天照大神托夢,指示他把豐受大神請來伊勢一起奉祀,於是又增加了外宮供奉這位稻米生產及衣食住諸產業的守護神。

參拜伊勢神宮有一定的規矩順序,先外宮再內宮。外宮都遵守左側通行的動線:由表參道火除橋進入→手水舍→御正宮→多賀宮→土宮→風宮→神樂殿→月夜見宮
在手水舍也有一定的做法:舀水洗左手、洗右手、用左手盛水漱口、再洗左手、把勺柄立起來用殘餘的水洗勺柄。OK啦。
內宮參拜右側通行,順序:宇治橋→神苑→手水舍→御手洗場→御正宮→荒祭宮→風日祈宮→神樂殿
荒祭宮
御饌殿,在這裡每天早晚兩次為神明準備神饌供品,有蒸米餅、鹽、水、魚、海藻、野菜等共10樣,全部是當地自給自足的物產。這個儀式自外宮建立以來就未曾間斷過,已經一千五百年了。
想要拍到穿著平安時代服飾的神官走在神社內的畫面,可以選早晚兩次進行御饌祭的時間。
內宮的門前町「厄除町」。維持傳統建築形式,集合許多超過百年的老店和名產,想沿路吃小吃的話,許多店家都設有戶外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