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家屬的白毛巾

Madiba在病危狀態已經有一陣子了,以他的高齡,就算沒什麼報導也能推測病況是在拖時間,而且被「新聞=八卦」洗腦久了,不免會猜該不是兒孫們搞不定繼承問題,正在強留他。國民醫師林杰樑前天過世,因為他經常出現在鏡頭前,病危這幾天也很受關注,諸多細節都被報導出來。我想他的太太說出「我願意折壽給他」是比說「拔管」來得容易的。

曼德拉曾經是個拳擊手,只是我們不知道這位南非的傳奇人物很久以前在擂台上是否有屈居下風、被研判逆轉無力,而被場邊同伴丟出毛巾中止比賽的時刻?拳擊場這樣看來竟然與病榻如此類似,連放棄的權利,都在旁人手上。

「不要插管、放棄急救」這種類似話題,在生活中不算少見,我自己上個月就曾在醫院加護病房外聆聽一位大哥講他決定的過程。我這篇文章寫得可能很跳tone,但是現代醫學什麼時候變成「救人不死」了啊?不是應該「把病治好」嗎?重要的、也可能是最後的診斷決定,為什麼是由家屬來做?到底誰有拋出那條毛巾的資格?

突然想到電視劇裡的House老是把病人往死裡整,說不定大有深意。這傢伙一心一意就要解謎,為了解出這個人生了什麼病,沒在管錯誤嘗試會造成生命危險,下手從不手軟。當然,戲裡的病人最後都治好了,破碎難以修補的反而是House自己。

如果在現實裡碰到House這樣的醫生,他不會給家屬拋出毛巾的權利。換句話說,什麼時候醫院和醫生們可以搞清楚積極進取的方向,提高一點醫術,別搞讓家屬決定要不要留一口氣這一套?

既然跳tone了,乾脆一次說完。文化的斷裂,都是事後纔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中國傳統醫學如果沒有被民初崇尚西學的時代風氣打斷,持續由菁英人才發展,或許今天會有不同的局面。畢竟中西醫邏輯不同,可能有一條路不會走到21世紀救人不死的死胡同。現在想到那條路或許有解,卻發現荒煙蔓草一片。這種斷裂非常可惜,因為看得見卻摸不著。就好比,十年後也許有醫學研究指出,寫書法對預防阿茲海默和老年失智有顯著的作用,大家很高興「啊不治之症有解了」,卻發現街上已經買不到毛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