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伊勢神宮的「式年遷宮」

式年遷宮的海報。可以清楚看到森林中兩座正宮的相關位置。
我一開始看到式年遷宮的報導時,覺得這正是整個日本需要的儀式——經過地震災變艱難地重建,轉頭一看,那高高在上全日本神話中最崇高的神明,房子住爛了也得重蓋搬家,是人是神,一樣重新開始。等研究了一陣資料,到現場親眼看到,更確定了人類是需要儀式的動物!

大部分的宗教建築例如歐洲上百年的大教堂、或者亞洲的婆羅浮屠、吳哥窟,都是用恆久來彰顯宗教信仰的彌堅,名山古剎也以古意為尚,多半是用整修維護的方式讓原地原建物世代傳承,像伊勢神宮這樣的例子十分少見。所謂式年就是20年,遷宮則是在天照大神(內宮)的正宮神殿旁備好一塊相同面積的空地,每隔20年按照原樣重新建造新殿,同時還要將神明用了20年的衣服、日用品、武具等寶物也按照原樣重新製作後納入新殿,最後再從舊神殿中將天照大神的神體請出來遷入新殿。豐受大神宮(外宮)與多賀宮、荒祭宮這兩座別宮也同時進行式年遷宮。

算起來非常不可思議,伊勢神宮遷宮的歷史已經延續一千三百多年,從第四十代天武天皇的七世紀後半就定下這個制度,中途雖然也因戰亂取消過幾次,但今年的遷宮已經是第62次;光是回想上一次1993年的遷宮,我們已經會有「那是上個世紀的事了」的感嘆,何況這個儀式可以回溯好幾個世紀!

不同於其他寺廟用修修補補來與時俱進,伊勢神宮「打掉重練」的辦法引起我的興趣,其中的哲學意涵講虛一點,是回歸原點;講實一點,是日本人民族性愛乾淨,覺得神明跟人一樣喜歡住新房子,而20年剛好又是工匠傳承一代的時間,每一代的工匠都有機會躬逢其盛。因為是完全照原樣製作,所以一千多年前的東西不會只留下歷史,現在的人可以用相同的材料和工法手工做出來。一次傳20年,看來再繼續傳下去也沒什麼問題。

我中年轉性,希望下半輩子做個工匠,不一定會成功,但是看事情多了個不同角度。照著上一代前輩的步子,製作完全相同的東西(當然技術還是會進步,據說計算木頭經年後伸縮的比例,新一代的工匠有所修正),比起用自己的想法技術重新蓋一座神社,哪個簡單一點?每個過程和細節,真正做的人,一定會遇到頭很痛、手很癢、想要改一改的地方吧。我常常覺得手工的過程,無非是懷疑到確定的不斷迴圈(所以我同學在旁邊看我做金工有一次忍不住問我到底怕什麼)。第62次,珍貴的就是原樣重複啊。

另一點要說的是,伊勢神宮正宮的建築形式稱為「唯一神明造」,也就是這種神廟專用結構只有伊勢神宮可以用,其他的神社神宮是不得仿造的。而藉由遷宮傳承下來的,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的原型。唯一神明造的建築前身其實是遠古時代穀倉的樣式,木造茅草頂,架高地板但沒有地基。這次遷宮預算達到550億日幣的工程,重建的仍是素樸的素木建築,加上20年的時間都不會整修,並列著一舊一新的兩座建築,真的會給人一眼看盡20年的感覺,自然之力的對比。

趁著舊宮還沒有拆掉,建議你把握機會造訪伊勢。我想可以看到遷宮是很特別的緣分,如果單純只看到一座不新不舊的神殿,以上的那些感想,就只會寫在Discover Japan裡,跟我無關了。
豐受大神宮(外宮)左新—右舊,都採用神域森林中的木曾檜為建材,檜木不上漆,新的還有油亮的金黃色澤,舊的則已經變黑了。


豐受大神宮(舊)
新的皇大神宮(內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