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復原的方法

我第一次出國出差,去的就是紐約和波士頓,雖然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事,走過Boylston St.發現馬拉松「終點線」原來365天都在地上的印象,現在還很清楚。
911過去很多年了,兩棟世貿雙塔在現實裡消失,但多年來不斷出現在小說和電影裡面。當電影場景出現那特別窄的窗戶,我就會敏感地察覺接下來將會上演死別的情節。這是我當年站在世貿大樓的「世界之窗」餐廳,覺得摩天大樓最神奇的建築造型。
去年去北海道函館,觀光勝地紅磚倉庫群牆上小小地安了一塊鐵牌,標明331地震後海嘯淹沒的高度。
如果,那個高鐵上的炸彈爆炸了呢?

吉本芭娜娜為所有經驗日本311震災、倖存的人和死難的人寫了一本小說——《甜美的來生》。今年書展吉本來台北當嘉賓,我去看了。他說,我也曾考慮過到災區去當志工,但越想越覺得應該留在東京,在不安的日子中書寫。雖然有人會問這麼輕的小說能懂什麼,但吉本說,我想到那些死去的人和活下來的人,一定有很多曾是我的讀者,針對他們,我必須小小而確實地書寫。
《甜美的來生》裡的女主角一開篇就遭受嚴重車禍,她討論死亡但情節完全跟地震無關。從2011到今天,日本還一直用連續劇在勵志,地震沒有被直接描述,但可以看見人們要在餘波中站穩的力量,例如《Priceless》和《青蛙公主》,或許在眾多題材中,整個社會會選擇最符合需求的故事,將近20%的收視率,會有讓大家一同被鼓舞的效益吧。我想這也是NHK的大河劇會以福島為舞台演《八重之櫻》的原因。
311重災區福島縣被以明治時代的會津藩來凸顯,大篇幅描寫會津不折不扣的忠誠,對照日本一貫對於東北地方的評價應該反差較大(畢竟那是會拿來建核電廠的地方),日本以外的觀眾看戲就少了這一層吧。不過《八重之櫻》的收視率一路從20下滑,我想和編劇不斷被幕末大時代和明治維新的來龍去脈拉走有關,對編劇來說把大故事講清楚有極大的拉力,但會造成主角身上的小故事被截斷,反而黏不住觀眾。不過,這齣戲還是很好看。對比美國影集的一片黑暗,我寧願看光明正面的日劇。

(既然講到福島,稍微岔題一下。我們從來沒看過講蘭嶼人生活智慧的戲碼,諸如此類隨便什麼都好,即使核廢料在那裡這麼多年,連水泥護壁都要爛掉了。)

台灣也有死傷很多的地震,但是媒體界似乎並不覺得有幫助民眾復興的責任,像NHK那樣抽換2013的大河劇改到福島拍戲這樣的決定,我們不知道該期待哪個電視台?他們只會老粗「開講」,沒人做細工。我近來唯一期待的只有天下雜誌的空拍電影。倒是許多個人像吉本芭娜娜那樣,確實地做自己能夠做到的事,例如攝影師沈昭良在921地震後不但持續他的紀實攝影,並在南投集集幫災民拍證件照,讓災後的百廢待舉有小小的進展。沈昭良提到他後來重新沖出相片回到集集,找那些當時影中人,再次跟他們合影,看到集集人拿出新身分證上的照片出自自己的快門,心中百感交集。

攝影和拍戲不但感動別人,這是個可以感動自己的工作。今年是小津安二郎110歲冥誕,電影界有些紀念活動,例如找山田洋次重拍《東京物語》。山田洋次是《男人真命苦》系列電影的導演,年輕時可能不太看得起小津,到老也品出滋味,拍《東京家族》向《東京物語》致敬。
《東京家族》拍攝期間因為311地震而暫停,不只因為片廠限電,而是山田決定重寫劇本,把時代背景改在2012春季,歷經浩劫後的東京。他採訪受災戶,加入原作沒有的部分,山田說:「在歷經長期不景氣與重大災害下,我期盼有一部能夠引起共鳴又能夠有歡笑、淚水交織的感人作品,呈現給尋找新出路而求助無門、苦惱不已的現代日本。這五十年來,我們是否變得更幸福了?」

電視劇啊,十部有九部半都在賣幸福,但是講法各有巧妙。最近這麼多日劇看下來,我必須特別稱讚一下那股仍在持續的療癒力,它成為一種復原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