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農地永遠不會「便宜」,因為人不吃會餓死

如果覺得「土地正義」這個辭彙太政治,我可以用小宋姊簡單說明法來講農民抗議土地徵收法與其他不用去夜宿馬路的老百姓有什麼相關。

是這樣的。由於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劇變,會直接導致糧食減產,接下來就會有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這件事完全看到徵象,所以不用想像,它正在發生。台灣是糧食物產豐富的國家,但是無法逃開極端氣候的威脅,誰能保證我們這塊土地上種出來的東西,能永遠餵飽生活在這裡的這麼多人?試舉一例,稻米在結穗時期氣溫如過高,就會降低充實率,辛苦種一期稻作其中有很多會是「空包彈」,該期就減產甚至欠收了。再神農也要看天吃飯。


徵收農地,拿來蓋科學園區、加工出口區,然後有一天用這些MIT台灣之光的貨物賣給外國人,再把賺來的錢去跟不知道哪裡生產糧食還有餘裕的國家買東西回來吃,真的是錢跟貨物跟台灣製造業的名聲都全球化了一圈,不管過程中誰會變成首富,你吃下肚的水果蔬菜都是坐船坐飛機來的,它們出口前都浸過檸檬酸等等等(好啦,食用級檸檬酸,So What?),從產地到餐桌路過半個地球。這樣是有比較好嗎?

二十世紀全球增溫0.6℃,而台灣卻增溫1.1℃──將近平均值的兩倍;預估二十一世紀將增溫1.8至4℃。我們其實是世界的高危險群,加上農村人力老化、農業政策也不見起色,未來因為產量或價格因素要吃進口蔬果這件事,很可能在大家有生之年發生在水果王國、農業技術輸出國、蓬萊仙島台灣。

殷允芃女士在天下30週年的特刊中寫到:「相對於台灣政治民主的上層結構與機制,仍需深化與優化,人民的自主力量與民主素養,已更明顯的躍升。人民已習慣由下到上的推動社會進步。不只是抗爭、掙權益,也能以參與式的民主和政府形成夥伴關係,協同合作,解決問題。」
哎,「由下到上」,看看這個例子,當然是說中了,但是殷發行人說得客氣8倍。夥伴關係?最好是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